DB22T 2316-2015 汽车发动机飞轮齿圈技术条件
ID: |
3A1188E3CD424CB2ACB2B64FB1E4C0F3 |
文件大小(MB): |
0.25 |
页数: |
9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18-3-12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21.200,J 17,备案号:47329-2015 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 2316—2015,汽车发动机飞轮齿圈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ywheel ring gear of vehicle,2015 - 09 - 28 发布2015 - 11 - 01 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22/T 2316—2015,I,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和清、王晓军、宋政富、王相文、王文、张国英、于艳艳、刘忠军、吴加州、,曲长龙、牟晓瑞、孟宪斌、冯万昌,DB22/T 2316—2015,1,汽车发动机飞轮齿圈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发动机飞轮齿圈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用飞轮齿圈。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发动机用飞轮齿圈亦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3077—1999 合金结构钢,GB/T 3078—2008 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GB/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10095.1—2008 圆柱齿轮精度制 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GB/T 10095.2—2008 圆柱齿轮精度制 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JB/T 9204—2008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ISO/TS 16949—2009 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服务件的组织应用,3 技术要求,3.1 一般要求,汽车发动机用飞轮齿圈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主机厂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3.2 材料要求,材料一般采用 GB/T 3078—2008 规定的35、45 钢及 GB/T 3077—1999 规定的40Cr、42CrMo钢,3.3 毛坯要求,毛坯可用圆钢直接锻造、滚轧或用型钢焊接而成。毛坯采用型钢焊接时,焊接的强度应达到基体95%,以上,焊接部位不许有裂纹、杂质、气孔、灰斑以及其它未融合的缺陷。采用焊接方式制备毛坯,焊接,后须消除其内应力,3.4 精度要求,3.4.1 飞轮齿圈内径尺寸公差等级应不低于IT10,孔的圆度公差不大于IT10 数值的3.5 倍,3.4.2 径向壁厚差符合GB/T 1184—1996 中10 级规定,3.4.3 内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3.4.4 轮齿精度应符合GB/T 10095—2008 中11 级的规定,DB22/T 2316—2015,2,3.5 热处理,3.5.1 硬度要求,齿部采用表面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表面硬度不低于45 HRC,淬硬部位马氏体组织含量不低95%,淬火后表面不应有裂纹及电击伤,3.5.2 硬化深度,齿根部硬化层需沿齿廓连续不间断,见图1。硬化层深度应不低于0.5 mm,硬化区域,硬化层深度0.5 min,图1 齿圈硬化曲线示意图,3.6 特殊尺寸,飞轮齿圈出厂前应对p值、公法线平均长度..K和跨棒距(M值)进行检测,3.7 外观要求,飞轮齿圈焊接部位的焊渣应去除,不应有凸起。表面不许有锈迹、氧化皮和其他污染物,不许有磕,碰伤、毛刺、划伤或者影响其功能的其他损伤,4 检验方法,4.1 材料检验,按照3.2 要求执行,4.2 焊接部位检验,4.2.1 焊接部位强度检验采用拉伸试验机,4.2.2 焊接部位内部缺陷采用超声波等无损探伤方式检测,以判定是否存在裂纹、孔洞、灰斑以及其,它未融合的缺陷,4.3 精度检测,4.3.1 飞轮齿圈内径尺寸使用分辨力为0.02 mm 游标卡尺进行检测。检测时,沿其内径均匀分布6 个,位置检测内径尺寸,取其平均值。径向壁厚差采用壁厚千分表检测,4.3.2 粗糙度检测采用粗糙度仪或粗糙度对比样块,DB22/T 2316—2015,3,4.3.3 轮齿精度可采用齿轮检测中心或者齿形齿向检测仪等齿轮精度检测设备,4.4 硬度检测,4.4.1 表面硬度采用洛氏硬度计或维氏硬度计检测,4.4.2 马氏体组织采用低倍显微检测,4.5 硬化层检测,4.5.1 飞轮齿圈经淬火后可采用体积比例2%~5%硝酸酒精溶液腐蚀,游标卡尺测量深度或采用低倍显,微法观察,4.5.2 维氏硬度法检测有效淬硬层,按GB/T 5617—2005 规定执行,4.6 淬火后缺陷检验,4.6.1 裂纹及划痕可采用目测鉴定,4.6.2 磁粉探伤探伤检验,4.7 特殊尺寸检测,4.7.1 p 值,图2,注:同一齿圈的p值变动量应小于齿圈径向跳动公差,4.7.2 公法线平均长度(..K ),图3,注:采用公法线千分尺检测,连续3个齿检测,沿周6点取平均值,4.7.3 跨棒距(M 值),DB22/T 2316—2015,4,图4,注:采用测量棒及游标卡尺检测,沿周4点取平均值,4.8 外观,外观质量采用目测检测,5 检验规则,5.1 出厂检验,5.1.1 飞轮齿圈应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5.1.2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 规定,表1 检验项目分类,项目 项目名称 本标准条款号……
……